发布日期:2024/11/28 16:54:35 访问次数:15
初次与顾月芳打照面的人,必定被她耳畔那对独特的手工耳环所吸引。
竹丝巧妙地编成圈状,宛如莫比乌斯环,中间饰以黄色缀珠,相得益彰。温婉柔和的竹制耳饰,颠覆了人们对竹器硬朗线条的刻板印象。
顾月芳不断琢磨新器形,将竹编与花器相结合
身为宝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月浦竹编新一代传承人,顾月芳将竹编技艺与珠串、土布混搭,跨界诞生出一件件独树一帜的时尚单品。
褪去农耕色彩的竹器有了更灵动的生活演绎。它时而化身耳环、胸针、戒指,成为时尚配饰,时而变身时钟、灯罩,为新中式家居风格增添质感。不拘泥于古法的顾月芳,用开放的思维琢磨新纹样、新器形,片竹成丝,编竹成器,让非遗有了时尚的现代表达。
顾月芳与竹编技艺,缘起一场花艺节。时间回溯至2018年,花艺节活动中,她被月浦竹编繁复多变的纹样所吸引,一下入了神。她自小钟爱手作,比如,巧用剩下的塑料纸,编成精致小物件,又钟情编织,做出的毛绒玩偶憨态可掬。
顾月芳专注的神情落入有心人的眼中。因上一代传承人朱文瑞岁数渐长,时任月浦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负责人王晨正四处寻觅有志于此的年轻人。眼见顾月芳兴趣正浓,王晨主动发出邀请,希望她参加非遗竹编手作课程。
这门专为寻觅新一代传承人量身打造的课程原计划招收学员20人,作为“编外”学员加入的顾月芳反而成了唯一坚持下来的人。王晨清晰记得,课程结束后,桌面上散乱着余留下的竹丝。顾月芳将它们细心收拢到一起仔细琢磨,编成了多枚平安扣。“这就是我想找的人!”王晨感慨“挖宝”成功。
由此,顾月芳开启了“女竹匠”的人生副本,进入了新赛道。
因为编织技艺基础扎实,顾月芳“入门速度”比预想更快。没过多久,她便成功掌握了竹篮、簸箕、米筛等传统月浦竹器的制作诀窍。然而,当她拿着成品在各类展演活动“摆摊”时却发现,关注竹器的年轻人寥寥无几。
如何打响月浦竹编的知名度?她决定要为非遗注入时尚新感觉。
她先从基础纹样入手,大量翻阅书籍资料后,锁定了兼具立体感、装饰性的特殊编织法——六角龟背编。这是一种竹编古法技艺,用不同颜色的竹篾排列出六角形,形似龟背,常用于制作屏风等精致物件。
挖掘出六角龟背编的顾月芳,没想到复刻之路并不容易,寻遍视频网站却找不到相关教程。那就自己琢磨!靠着多年积攒的编织功底,她尝试着一步步“解密”。终于,在数不清的失败后,顾月芳顿悟了诀窍所在,不仅高度还原了这一古法技艺,更将其巧妙运用在手拎包编织中。
每当解锁一款新纹样,顾月芳就会用玻璃木盒将其精心装裱起来。多年积累,数十款竹编纹样存于案头,攒成独有的月浦竹编“纹样数据库”。无数时尚单品的灵感由此迸发。
不断琢磨新纹样的顾月芳,开始尝试着破圈跨界。竹器有无可能与其他元素混搭?
闯入她脑海的,是清淡素雅却承载了记忆的土布。儿时,母亲一针一线织成了家里的床单、围裙,也织成了她的衣服、裙子。如今,织机已无踪影,她想为珍贵的土布寻找新出路。
竹器与土布有了更多奇妙的混搭,她将一次次跨界比喻成找“容器”。虽然外形千变万化,但要向人们传播的内核依然是珍贵的非遗竹编技艺。
灵感匮乏时,她会四处采风。有一次前往安徽学习竹制花器技艺,因毗邻景区,当地花器制作既保留传统技法,又贴合市场需求,顾月芳深受触动,便不断琢磨新器形。以木质鹿角为底托的动物元素胸针就此诞生。一经问世,广受年轻人喜爱。
坚守竹编技艺,无疑是一场漫长的考验。因为要编弄竹篾,爱美的顾月芳放弃了同龄人喜好的美甲。无数个周末、夜晚,她静心埋首案头编织。
当年课堂上摸索出的平安扣,历经多次迭代,有了新纹样、新器形。顾月芳说:“希望这枚平安扣始终扣准初心——做一名纯粹的竹匠手艺人。”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上一信息:竹编手艺